减小套圈淬火变形的措施

    轴承套圈热处理后的变形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直径变动(Vpe),第二类为平均直径变动(Vdmp),第三类为平面度变动(Ape),这三类变形常常相互重叠,其中直径变动最易产生,且变动量也大,因此要控制淬火变形,主要是设法减少套圈的直径变动量。

    一、套圈淬火变形的因素

    a、轴承钢中原始组织缺陷和退火后造成的组织中碳化物大小、分布不均匀都将导致淬火变形。

    b、淬火时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越大,淬火变形就越大。热应力和组织力中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均匀性,冷却速度和均匀性,冷却介质温度等。

    c、套圈车加工时残余应力大小,以及车加工后造成的直径变动的大小,都与淬火后变动量的大小有关,而且在方向上基本一致。

    二、减少套圈淬火变形的措施

    a、严格控制冷却速度,提高退火质量。球化退火冷却速度大小,直接影响碳化物的形状、大小和分散度,从而影响淬、回火工艺制定、直径变动量及其最终的力学性能。因此在正确制定退火工艺的同时,冷却速度严格控制在10~25℃/h,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b、严格控制车加工套圈的变动,从表2-63可以看出,车削后的直径变动与淬火变形密切相关。车加工直径变动量越大,则淬火后直径变动量也约大,而且在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所以要控制淬火加热的直径变动,首先要严格控制车工工序直径变动。

    c、在满足硬度和互相组织前提下,淬火加热尽量取下限温度,对分三区控制炉温的履带式炉适当降低第一区温度,延长加热时间,以减缓加热速度,保证套圈受热均匀,减小淬火直径变动。

                      表2-63  车工变动量与淬火变动量关系

车工直径变动量合格率/%

淬火后直径变动量/mm

平均直径变动量/mm

超过规定直径变动率/%

%98

0.08~0.35

0.13

4.23

75

0.08~0.48

0.22

22.70

50

0.08~0.56

0.30

45.00



                    表2-64  第三区炉温对套圈寿命的影响

序号

第三区炉温/

寿命L50

套圈的破坏比率/%

1

790~800

1123

47.5

2

805~815

936

57.00

3

815~825

569

72.00

                  表2-65  有温对淬火变动量关系

油温/

淬火后直径变动量/mm

超差率%

45

0.03~0.35

8.3

60

0.03~0.28

2.5

75

0.03~0.19

1.2

    d、采取预冷淬火,既履带炉第一区(加热区)、第二区(保温区)采取正常的淬火温度,只是将第三区炉温降至790~800℃,然后出料入油槽淬火。保证套圈在炉膛上、左右受热更均匀,不但减小套圈直径变动,而且可提高轴承的寿命及其他力学性能(见表2-64)。

    e、适当提高淬火油的温度,有利于控制一般易变形的轻系列和特轻系列套圈淬火变动量,淬火油温度控制在60~90℃之间为宜。表2-65为7309/01的测量结果,从中看出热油淬火对减少套圈直径变动有明显效果。为保证轴承的尺寸稳定性,热油淬火后的套圈需经过一次冷防锈水冲洗,以尽量减小套圈残余奥氏体的含量。

Copyright © 2022.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