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胜坚轴承:有创新才有发展

    创建于1988年的浙江胜坚轴承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新昌利达轴承有限公司,于2008年整厂搬迁至嵊州市。“用心做实业,用心做事业”,对“胜坚”来说,用心,就是转动市场的动力。

  “胜坚”从一个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发展壮大,一直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主,在企业发展初期,这种管理模式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者也意识到必须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体现在人才的引进上。

    在浙江胜坚轴承机械有限公司,笔者看到的是一个不停运转的“小世界”,忙碌有序的车间,一辆辆等待发货的大车。公司总经理何建义告诉我们,当天凌晨刚刚加班发走了一批货,是运到印度的外球面轴承产品。每天,“胜坚”都要向国内外市场发货,尽管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坚持与专一

    据说现在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世界。谁快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冒了出来,红了起来,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英雄的时代。但也有许多企业各领风骚两三年,红了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因此,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但在速度时代,我们同样离不开坚持与坚守。成就整片壮观森林的,靠的并不是一日长成的树木。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就大业,也可能许多年都没有突破,但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壮观。

    20年,“胜坚”执著于轴承加工事业,发展成为一家集专业精密轴承及其零部件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厂家,并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规模型生产销售格局,坚持的力量,成就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走专业化道路,创自主品牌,则让“胜坚”的路走得更远。

    “多年轴承生产销售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专业,才能永远比别人更超前一步,才能不断地保持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因为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一个方面,包括战略集中、市场集中、品牌集中、文化集中等多个方面。许多企业正是因为没有集中资源,在业务上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主业,市场定位模糊不清,人力资源一盘散沙,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的无序。”有着30多年国营大企业管理经验的何建义,道出了“胜坚”立足市场的根本。

    专业、专一一直是“胜坚”的精髓,领先国内水平的全自动生产线、高精密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形成了产品系列化、生产批量化、质量监控化的生产规模,确保了产品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2008年和2009年,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对“胜坚”的冲击也不小,与其他轴承企业一样,“胜坚”也面临市场萎缩、价格下滑的困局,但最终“胜坚”还是从中站稳了脚跟,在某些产品上,还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说到底,就是走专业化道路和品牌的竞争力成为掌握市场的重要砝码。以“胜坚”公司的主导产品——全系列带座外球面轴承为例,多年前,“胜坚”几乎涵盖了这个产品的所有品种和规格,客户的选择性非常大,也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内市场。此外,“胜坚”98%的产品都是使用自己的品牌,多年来,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知名度,说到底,就是对企业美誉度和产品质量的认可,或者说是消费者的认可度,也就是俗话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在危机的时候,客户对熟悉的老品牌的依赖性越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胜坚”守住了市场。

 

Copyright © 2022.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