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轴承需要借力转型实现产销两旺

  “我们还有多少核心技术?”在新昌采访期间,不少轴承企业老总都忧心忡忡,前几年虽然也赚了不少钱,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也都挺过去了。但长期以来,新昌轴承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记者在新昌采访时发现,作为块状经济存在的轴承产业中,除了小部分龙头企业外,大多仍是中小企业,产品上也较为单一。

  “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的轴承企业来说,研发创新并不容易,一些创新的设计更多的是放在提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一位要求匿名的轴承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不少中小规模轴承企业主要生产的就是轴承套圈,是作为标准件的上游产品,所以在外观设计上很难突破,但是可以提高耐磨度、延长使用时间等方面有所突破。

  “偷技术、偷图纸的事情以前也有发生过,但大家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说实话,大家生产的轴承也差不多,所以不太注重这一块的保护。”这位人士表示,这次窃密案之所以影响较大,“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面临着一个拐点,再这样低档次发展已经不行了。”

  借力转型

  “新昌轴承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商标,但是在销售的时候却往往打别人的品牌,档次低、产品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新昌县工商局局长李东海表示,经过调研,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工商部门在助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李东海表示,不保护商业秘密,就不能促动企业投入研发,就没有转型升级的动力。他举例说,新昌当地有一家“皮尔轴承”,这家企业对保密的要求比较严格,保密的时间也比较长。“轴承企业有一个特点,研发投入大,但见效慢,如果在投入的过程中不注重保护秘密,对企业而言很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对于研发越来越没有积极性,一个产业也就可能消沉。”、

  记者从新昌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新昌轴承产业一年的产值约在12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约10%—12%,只有40多万人口的新昌县,轴承行业的从业人员达5万人。

  起步于1969年的新昌轴承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并已形成成品轴承企业、配套企业和轴承装备生产企业分工协作,企业、政府、部门、中介服务组织良性互动,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同时,也培育了五洲新春、皮尔、新轴、开源、三雄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骨干企业。今年初,新昌正式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轴承之乡”称号,使新昌获得了继瓦房店“中国轴承之都”之后的第二张“国字号”轴承产业金名片。

  为进一步提升轴承产业的发展,新昌县委、县政府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重点项目(专项),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减轻企业负担等提出了相关意见。工商部门也已经出台了扶持政策,并将在条件成熟时在推出新的扶持政策。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轴承工业出现持续产销两旺局面,轴承产品供不应求,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摆在了眼前——经济环境的好转,并没有带来企业用工荒的缓解,像轴承行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改善劳资关系,如何升级改造轴承行业的传统制造模式,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等诸多问题摆在了各经营者面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迫在眉睫,也给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规模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波发展中,新昌轴承需要借力转型。


 

 

 


 

Copyright © 2022.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