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轴承:力争从“常山制造”到“常山创造”

    目前我县轴承企业生产的轴承产品,大多都为通用产品,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上就没有了优势。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常山轴承产业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知名度也逐渐提高,与自身相比进步较快,但与一些同样将轴承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地区相比,我们的产业规模仍然很小,对此,我县的一些轴承企业,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剖析。

    新昌县与我县一样,也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步发展轴承产业的,同样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新昌县已经拥有轴承生产企业近1500家,最为突出的是,在一些生产设备上,比我县的轴承企业要先进。

    从轴承锻加工上看,新昌轴承企业已经应用了先进的高速墩锻机,这种设备在进行锻件加工时,不需要人工放置毛坯,解决了普通压力机工作效率低,造型精度差等问题,所生产的锻件品质已接轨世界一流的轴承成品企业。

    与之相比,我县的轴承锻造企业均采用普通压力机压型,在一些关键设备上,用这样的锻件加工出来的成品无法满足技术要求,这就导致了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的出现。

    鑫龙轴承有限公司负责人毛家豪:我们的锻造基本上以低价格竞争这个方式,同高端企业配套,我们自己没有品牌,所以这样发展下去以后,有可能要倒退不是进步。

    东风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风:我们常山的轴承企业普遍规模小,第二就是产品的档次,因为规模小,意味着在技改的投入上就不如其它一些大型的企业。

    目前,我县轴承成品企业大多以圆锥轴承为主导产品,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改和创新,但是在产品档次上,还跟不上发达地区的脚步。

    四通轴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詹端平:萧山杭州那一带,它这个圆锥产品生产已经延续到第四代,那我们常山这个轴承现在还是在第一代的这个单一的轴承生产,跟他们的差距比较大。

    捷姆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训:尽管我们现在在国内用的装备是最先进的,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大的企业,像SKF,舍弗勒这些轴承巨头来比,可能与他们还有一定距离。

    总量小、产品档次低、缺少自我品牌是我县目前轴承产业面临的现状,如何努力赶超是今后我县轴承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差距,不思进取,3月份,县委县政府组织企业代表团外出考察之后,企业家们看清了差距,也振奋了赶超发展的决心,并树立了新的目标。

    县经贸局副局长范建新认为,发展需要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更需要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宣传。而在我县,盲目发展和低层级竞争较为突出,这些都不利于“常山轴承”的品牌建设。

    县经贸局副局长范建新:我县轴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两弱两少”,就是基础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弱,少原创技术,少专利产品,更多的是“常山制造”,而缺少“常山创造”。

 

Copyright © 2022.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